大学学术生活总结

 

这部分是我在大四写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虽然现在看来写的有点裹脚有点滥情,但是大学的时光实在太美,所以我还是把他搬到博客里面来。如果我的挣扎唤起身为读者的你的某种感触,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

学术生活总结

大四下。这个时间节点着实适合写学术生活上的总结。过早嫌不完整,过晚嫌不及时。虽然用文字暴露自己从我个人角度上讲会让我觉得有些害羞,但是不论是从我有点傲娇的性子出发,抑或是利用文字的力量,从一个相对客观的第三人称正视自己直面自己审查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份总结,要写。

然而,我内心深处的文学的酸水,可能已经被这四年碱性的教育磨蚀掉不少。虽然很想像我最喜欢的演员张译一样,写出那种先以树立四道墙起,以在中间下点温和的毛毛雨承,以在其中下一场暴雨或者冰雹转,最终以把墙拆掉合,从而做到那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观众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原地”的漂亮的艺术效果,但是我的故事既不精彩,又没有能吸引住人的一壶带着冰鱼的酸甜可口的葡萄酿(小说《唐砖》梗)。于是我只能尽力写,诸君多包涵。

身为走竞赛路线,拿到政策,来到北大的一员,起初我是有那么一点子想变成那种故事中的主角,别人家的孩子的野望的。而且由于我个人的口味就是喜欢那种偏难的东西(没挑战的东西很容易让我失去兴趣,比如说一些水课),所以我选择了,概括来说,就是尽可能选更困难的课的选课宗旨。这个选课宗旨贯穿了我整个大学四年的课堂,并且除了选到少数几门坑GPA的课以外,这个宗旨让我受益匪浅。

大一印象最深的课,首推胡俊峰老师的计算概论。细细想来,计算概论当然是要介绍现在最重要的,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算法,而不是成为C语言概论。这部分胡老师完成的实在是很好。可以说是完全开拓视野的一门课。其次自然是邵嗣烘老师的数学分析。邵老师的三学期数学分析虽然对我而言很伤GPA,但是让我明白数学这种东西,内容背后的弯弯绕绕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能体现“品味”的东西,从而让我想都不敢想的喜欢上了数学。

大二开始有了几个关键性的抉择。首先是找王立威老师,希望在他手下做研究,可惜出于GPA,以及预期一周学习时长不够长的原因,未能如愿。随后,找到了刘家瑛老师,正式开始走向科研道路。在这里特别感谢一下刘老师和杨文瀚。刘老师的性格不仅非常好,和我非常合拍,而且属于那种把着手教的老师;杨文瀚学长虽然话不多,但是在科研方面给了我成吨多的有用建议,让我少走不少弯路。然而由于计算机楼实在是离寝室过于远的原因,科研进展缓慢,本来想在大二下想投CVPR的一篇工作,宣布凉凉。现在想来,那次的submission应该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在漫长的rebuttal和recycle的循环中,我渐渐的失去了对low level image processing的兴趣。一方面的原因可以用不踏实来形容(当然肯定也有凉凉的影响)。我个人觉得,这方面的研究一大特点是工程的重要性比研究的重要性高,而且还高不少。而且,这个研究方向的工程不像工程更像玄学。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觉得这种试错-碰到好模型-开始编故事的模式让我非常非常不爽。这种研究的背后,展现出的不是深刻的insight,而是比拼算力的重复老川东。我更希望遇到的研究是从high-level上,最好是在theoretical-level上找到凭依,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利用实验做验证。这种first-principle的想法虽然有点危险,不过…我喜欢:smirk:

大二有点后悔的一件事是选择了经双而不是数双。经双我修了24学分,最终给我的感觉就是,经济学非常非常让人心里面不踏实,不够persuasive。课程一旦让我不感兴趣我是绝对不会多去上课的:angry:

到了大三,我开始正式盘算转方向的事情。可惜,本来像跟着樊文飞老师做研究的,申了爱丁堡的暑研,然而樊老师却来了北大开暑期课,刚好没遇见。这种阴差阳错让我遇到了Boris。Boris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头,另外带着我的Ph.D.,也就是Priyank,实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这种好可以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了。在方法论上,这两人真的可以说是悉心指导了;在如何选校上,Priyank给了我一个非常棒的方法,Boris甚至直接给了我一个list。在申请过程中,我也好几次麻烦他们帮我check诸如文书啊选校啊这类可以说是细碎冗长的东西,他们没有丝毫不耐。唯一的遗憾是研究时长仅仅只有2个月,而且回北大以后爱丁堡那边的服务器就不能用了,导致科研只做了一半,不够完整。

大三下的时候,在刘老师的建议,以及我个人在网络课上对许辰人老师的了解下(疯狂安利许老师的网络课,课程有挑战性,覆盖面广,学分高,给分好,完美!),我找到了许辰人老师,表示希望加入他们组。那个时间点应该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点了。很感谢刘老师的建议,也感谢许老师收下了我,让我正式走向了系统向网络向的科研道路。从开始进许老师组到现在,大约6到7个月的有效科研时间,我从入手这套系统,到和其他小伙伴合作第一个project,到自己lead一个project,离不开许老师以身作则(这里必须加粗)的肝和有力的push,以及王璞瑞,吴越,梁博,曹浩威,冯立磊,陈国俊,徐燮阳等各个小伙伴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无法完成这篇毕业论文。 –>

学术生活感想

在大学里面,我开始渐渐的意识到,我应该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听起来老生常谈。但是,不经意间,我被动且深刻的被环境塑造着,改变着,已经渐渐把我想要的和别人想让我要的东西混成一团。我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就成为了一个说不清多少是我,说不清多少是别人期望的我的混合体,如同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一般,黏黏糊糊,混成一体,再也无法分离。

也许,把盼望着被重要的人认同的我和内心中孑孓却独立的我划分出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界限出来,本就不太容易。

然而,人的意义最终只有自己能决定,我也觉得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比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更有价值,而且也会让自己更开心。回顾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做的随波逐流的决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令我后悔(如选择经济学双学位而不是数学双学位);而自己所做的出自自身思虑的决定,虽然有那种类似于叛逆的,类似于宣扬自己的存在性自主性的幼稚一面作祟,但是总体上而言我都是满意,至少说是不后悔的。

是啊。自己做的决定,后悔也怪不到谁,成功也不必感谢谁的先见之明。自己的人生,最终还是要自己来定下来路线,自己来走每一个岔路。自己走自己的路线,自己给自己背锅,自己肩负着自己的期待,让我觉得自己拥有着自己的自由。拥有自由这件事情,会让人变得从容,变得坚定,变得坦荡。

所以我在我的大学四年里面,花了很长的时间想,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别人想让我要的。这样的自我折磨式的苦劳虽然注定没有个终结,但是却让我最终走下了今天这条路线。在这种漫长的自我拷问式的思索中,我得到了一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结论:面对诸多选择时,需要自己去试错,别人给的意见终究只是别人的故事。这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exploration-exploitation的取舍。要么,费上一段时间沉浸在某一个选项里面,浸泡出一个适合或者不适合的结论;要么在自己的过往经验中选择一条,走下去。

幸运的事,大学(也只有大学),包括从本科到博士的各个阶段,试错的成本及机会成本才能如此之低。所以,我选择在大学四年中以exploration为主。纵令慢,纵令落后,我也能说,我用尽了全力,做出我现阶段自认为最好的选择。至于是否应该在做“正确”的选择以及走更多“弯路”之间选择后者,也许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

回头想想,可能算不上精彩纷呈,但是绝对算得上精彩的大学生活,马上就变成过去式了。大学生活的细节渐渐渐渐的被岁月埋葬,被岁月蒙尘,终将漫漶不清。总该用点什么样的文字,描出大学生活。然而再精彩的文字,怕也只能画出大学生活的骨骼。至于具体的血肉,就让他在我心里渐渐挥发吧。像老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饱和度越变越低,最终泛黄,变成暖色调的一抹底色,像是一个小小的太阳。

也是。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特别致谢

最后,在学术生活以外,我还有太多的谢意想向那些对我重要的人和组织表达。

首先,是我的舍友们。赵一辙,孟尧,陶俊杰。驱使我们这个寝室组成的原动力是我和赵一辙因在风雷街舞社locking队一同跳舞而相互结识。当时的我和赵少爷估计都没预料到,这种有点头脑一热做出的决定还真是不错。

其次,要感谢的是何翊卓。和kk是从初二开始一直认识到现在。细算起来认识他大概有十年了。也是因为我经常闲着没事去kk那里围观,顺便认识了小小,吴昊,张润楠这几个能聊天能打游戏能互相交流奇怪的问题的小伙伴。

当然也要感谢jdc。和他虽然已经算得上好久不见,但是可以放心聊天吹水,不必有顾忌。

然后,感谢我的亲人们。感谢。

还有,感谢风雷街舞社。虽然我加入风雷街舞社的初衷(减肥)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也喜欢上了locking(感谢央哥,赵少爷,真一,丸山,gangan,静雯,子天,西瓜等等等等),popping(感谢元元),krump(感谢子峰,博文,安毅,Gro)。每次专场都累个半死(除了大四= =),每次cypher都很开心。

嗯,当然还要感谢爱乐团。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团的名号没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大师的帮助下,以及许严等等小伙伴的帮助下,在声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有过很多极其独特的经历。还要感谢燕语配音社。虽然这是一个我大四才加入的社团,然而相见恨晚。还有各种奇怪的乐器社团(虽然只学了皮毛很遗憾:weary:,但至少我的确获得了快乐)。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面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很多故事,心里面会有很多话想喷涌而出。但是一出口怕自己刹不住车,也怕失去了谢的本意而变成情感宣泄,更怕自己开始变得感伤。那就不如刹住车,别用文字把他们绑住,让他们在我的回忆里当一个自由鸟。

我留不住的。

我留不住的。

我留不住的。

让他们走吧。让他们飞吧。让他们离我远去吧。曲终人散,落幕后,我还是要自己走下去,走向新的生活,走向自己的phd生涯。

想起一首经典的诗。我写在这里,作为毕业论文的终结,也作为大学四年的句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noindent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noindent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