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一部童话

 

PhD是夹在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一类群体。被裹挟在其中的我,在这短短一年内就尝到了不少从前没有尝到过的滋味。一年前的我也许根本不知道,被他人看到,理解甚至赞同,是一件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的事。在research的过程中,也许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做实验,剩下的一半时间(甚至更多)要花在如何让叙述变得线性,如何用故事吸引人,如何呈现结果。

然而,在后者花费精力所带来的疲劳和在前者花费精力所带来的辛苦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后者身上所遇到的问题,经常是拷问。拷问你想说的东西是在别人看来有价值的么?拷问你所表达的价值的方式是否正确(好的价值表述一般都有攻击性。为了让有攻击性的价值被人接受,要在写作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拷问你想说的东西是scientific的么(比如一个没有被论据所支撑的假说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如不说)?拷问你想说的东西别人理解的了么(这要求你反复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写的东西)?拷问你是不是足够坦诚(每个人都可能会下意识的想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结果)?

这种拷问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同于肉体上的疲惫,这种疲惫是在舒适区之外的疲惫。这种疲惫伴随着对于已有观念的破坏和建构,伴随着面对已有事实的解构和重塑,伴随着不断承认自己是错误所带来的的不甘心和自我质疑。之前的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PhD背后的一部分。

在看到这些东西之后,我开始喜欢上了在经历这些挣扎之后仍然能讲出童话的人。比如说《汉乡》,《宠物天王》,《撒野》这种网络小说,比如说太吾绘卷和只狼这种游戏,比如《穆斯林的葬礼》,《活着》,《史记》这种文学作品。喜欢他们的原因,不光是因为作品里面本身带有着的那种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执拗,更是因为这种执拗百折不挠,像是人的脊梁。正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正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希望我也可以这样。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